村网通总站 程寨村 127797.nync.com 欢迎您!
【招商引资对接洽谈会】招商引资,项目为王。招商引资内参,将于5月29-30日举行“中国(杭州)招商引资政企对接洽谈会”。百余家对外投资意向或转移的浙江杭州实力企业负责人现场洽谈,不可错过的2019招商引资最佳机遇!详情联系王老师150-1092-1500(电话同微信号)咨询!
【招商引资内参导言】
近日,青岛市围绕双招双引,市委书记王清宪等人全面召开了大变化,时间持续了4小时,从市委书记到相关部门负责人都详细谈了招商引资、双招双引的具体方法策略,对各地有很大参考价值。招商引资内参(微信号zsyznc)选取这篇万字答辩会文字稿供大家参考。
【招商引资内参正文】
本场答辩的主答辩人是市委常委、副市长薛庆国,副答辩人分别是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吴学新,市商务局局长赵士玉,市发改委副主任、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进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旭东。
从时间上来看,这场答辩从晚上7点持续至晚11点50分,时长是这三场答辩中最长的。
从参会人数上来看,能容纳600余人的会场,第一次出现了座位不够的情况,开场时,在服务员不断向后排搬椅子的同时,不少人就站在那里聆听。
主答辩人借助PPT演示,介绍作战方案。7位市领导、十余位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区市和市直部门负责人向4位答辩人提问——
青岛“双招双引”攻势作战方案答辩即将结束时,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清宪提出三条建议,并围绕创新招商引资机制、通过创意整合资源、吸引更多大学生来青落户创业提出了三个问题。
王清宪:我今天也是作为一个提问者来的。先提三条建议,也是听了大家的提问,听了你们的讲解之后受到的启发。
第一,在人才方面,我们要增加一个内容,就是充分利用好风险投资撬动人才的这种机制,不要就人才研究人才,就风险投资研究风险投资。我们马上要开全球的风险投资大会,其实是为了撬动人才,通过风险投资的资本力量撬动人才的集群,这个是组织部门和人事部门需要注意的。
第二个,我们现在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特别是日韩和德国,真正让工商中心发挥作用,强化力量,加大工作的力度。现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已经提上了日程,我们不要等,要首先把民间的力量启动起来,企业之间的互动启动起来,我们与德国历史上有联系,德国又是欧洲的经济大国,特别是在制造业方面走在世界前面。所以我觉得日本、韩国、德国的招商派驻单位要强化力度。
第三个,有很多国内国外的咨询机构,或者就是个大企业,或者是某一个人,这个人在某一个领域有影响力,有信息,甚至在行业协会里面担任一定的职务,比如会长什么的。这一类的人,要聘请他做我们的招商大使,这也可以作为一种招商引资的方式。
这是三点建议。然后我给你们三个副答辩人每个人提一个问题,让主答辩人歇一会儿。
第一个问题,士玉请你讲一讲商务局下面的招商局要改造成一个公司性的机构,真正用公司化方式来运作,是专业化的、高效率的、市场化地服务于招商引资,你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机制将怎么运行?
第二个问题,旭东请你解释一下我们怎样通过创意来建立一种机制,这个创意对于“双招双引”来讲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新的有效的方式,怎么样通过创意来整合招商引资资源?
第三个问题,学新请你说一说我们在吸引大学生来青岛落户方面有哪些不足?比如深圳、宁波,他们在本地就业程度那么高,像青岛这么一个宜居的、大家都说好的地方,大学生在本地就业比例没有这么高,什么原因?包括我们吸引外面的大学生、研究生来青岛落户,有哪些因素我们不如别人?
赵士玉:下一步要在两个层面开展促进工作。一个层面就是各级领导有很多项目信息需要分解、落实、跟踪,这一部分工作是现在的招商局应该承担好的。还有现行招商局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在海内外重大的招商活动的组织和推进。仅仅有它是不够的。我们现在这么多的社会化招商,而招商工作非常复杂,涉及法律、政策,还有其他相关的土地规划方面的知识,社会化公司具备这些知识是非常难的。我感觉需要组建一个高水平的社会化支撑公司,我们希望在原有的混合所有制工商中心有限公司这个基础上进行一些改进改造,新招聘一些人员,一部分是语言类的,另外一部分是专业咨询人员。刚才谈到了落地难,我觉得落地难有两个成分,一个就是我们需要绿地建设,需要拆迁、清地、迁坟;还有一部分就是有项目信息,但是享受政策方面需要给他一些专业指导,这需要专业的咨询师。我们要求招商人员、也期望他们不单纯是站在政府的角度,要帮助到青岛的企业怎么落地怎么发展。这个招商观念和角度的变化,就是一个投资顾问的角色。这对相关人员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我们也制定了相关方案,也希望通过招聘集聚一批高端人才,年轻化、专业化,有很强的沟通能力,还要有很好的韧劲和耐性,因为谈项目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招商人才是关键,我们下一步会沿着这个方向往下走。
张旭东: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一个城市的发展大的机遇非常难得,抓住了机遇,能够推介青岛、营销青岛、创意青岛,就会抓住一个风口。您刚才提到了创意青岛怎么和招商引资结合起来,我作为一个政府工作人员提三点倡议。
第一,打好战略牌。6月28日是总书记对青岛作出“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批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总书记不到一年时间两次来到青岛,对青岛非常厚爱。用好这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就是和国家战略结合。
第二,打好区域牌。青岛要想担当国家的重任,就必须用好青岛的优势,联合山东省内的各个地区,尤其是沿海的青烟威潍日,共同作为国家战略的一个支点聚集起来,由过去的单打独斗变成抱团取暖,有机会大家一起共赢。
第三,打好大智库+大企业家的牌。邀请著名的企业家,用好大智库,借助国际大的智库来谈青岛,谈青岛的机会、青岛的未来、青岛的战略优势,让人感觉投资青岛有信心。
吴学新:目前来看,我们对大学生的政策,不管是落户还是住房补贴,已经有现成的了,但是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影响大学生来青岛包括驻青高校大学生留在青岛,一个因素就是就业相对比较困难,这与我们的产业布局有关。跟我们的产业比较配套的,海尔、海信等大企业还有一些,其他的IT、创意、动漫等等,就业相对还是比较困难的。
第二个,大家反映影响较大的就是生活成本的问题。应该说青岛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在山东省都不算高的,但是我们的房价较高,拿到的工资跟他的生活成本相差较大。虽然我们的住房补贴对本科生放开了,给他每月500块钱,但是可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再一个政策的短腿就是对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力度不够,我们现在对创办小微企业的支持2万块钱,跟外面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而且这2万块钱申请办理可能程序还比较复杂。我们走访中发现,大家并没有多大的获得感。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市委副书记、市长孟凡利在主持答辩时,就有关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孟凡利:“双招双引”要充分发挥驻青高校作用,各个区市要积极对接,争取各个高校都能够建立产业园。
关于医疗健康人才的招聘,首先需要一个载体,即医院或类似机构,要把它们做大。如长沙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每年的业务收入很大。医院需要将规模做得非常大,在人才的培养吸引方面才更有条件,这一点需要大家去共同努力。医院怎么做大,需要大家改变观念,现在形成了一种现象,区市级的医院病人少,大多数人都愿意去市级、省级医院甚至北京、上海去看病,区市医院怎么发挥好作用,不要搞大而全小而全,应该有更高的境界和追求。
方案中确定了14个“双招双引”重点产业链,是站在全市的角度来梳理分析的,相关部门、区市还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方案本身也有一些需要调整的地方。比如健康养老产业链中,强调重点做强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补齐智慧健康领域,养老是一个产业链,在有的区市需要尽快做大,但有的区市就未必。比如现代金融产业链,要重点做好银行、保险、证券等领域,但是银行、保险、证券这三类传统的金融业务,在一个城市里供应和需求基本是差不多的,在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能引进更多当然好,银行、保险、证券外资机构的引进更要当成重点。但是泛金融机构,包括财务公司、租赁公司、担保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等等,都是很有可能注册成法人的,比如天津,现在注册的融资租赁公司就有2000家左右。基金引进很重要,基金的投资也很重要,因为这些资金需要用出去,基金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内容就是基金投资退出。我们要和各个基金管理人充分沟通联系。再比如精品旅游产业链,做强休闲度假、海洋旅游等,补齐文化娱乐旅游等环节,主要是站在产品线的丰富上讲的,我们还应该关注一些重要的载体,譬如旅游景点、酒店,无论是星级酒店、精品酒店还是经济型、民宿型酒店,都要列出更详细的计划和工作方案。
关于公租房的问题,大家要当成一个重要任务去看待。只有新市民源源不断地加入,才能保证我们城市的活力,而且我们的人口规模也不是足够大,所以这件事很重要。我们要增加对租赁住房的供应量,充分用市场化的方式,既有的租赁住房也可以让市场化的公司来经营,比如各个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公司或者投资公司,利用他们的可投资资金,这一点还需要我们在体制机制上进一步创新,各个区市要加大力度推进。
税收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有些招商引资的项目都是分公司或者生产基地,实际上没有产生税收和统计数字,需要高度重视。对于项目的评估和考核机制,需要确定客观的标准,一般来说,注册资本是最客观的。
市政协主席杨军:我主要谈三点建议,一是突出用好“双招双引”策略和招牌。王清宪书记在深圳推介会上响亮地提出了“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引起了与会企业家和各方人士的强烈反响,可以说这是一个招商的金字招牌。在吸引人才创新创业方面,我们是不是可以提出比如“创业青岛就是圆人生梦想”这样的招牌,双管齐下,大大增强我们招商与招才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二是从我市产业和产品转型升级的进程来看,“双招双引”需要从当前和今后发展的短板做起,短板就是未来发展中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聚焦点。我完全同意方案中提到的14个重点产业链的招商,但同时我们要进一步关注当中提到的5G、8K、人工智能、航空产业、新材料和储能技术、生物基因工程等,这些是我们的短板,也是招商的重点。市政协曾经通过新旧动能转换的调研提出过发展“四大产业”和“四大经济”,“四大产业”包括大智慧产业、大海洋产业、大健康产业、大创意产业,“四大经济”包括数字经济、枢纽经济、总部经济、平台经济,其中有一些是我们的短板,应该重点发力和招商。
三是培育以商招商、以才聚才的主体,增强“双招双引”的青岛特色。杭州有四大系——阿里系、浙大系、浙商系和海归系,这都是以商招商的主体。我们青岛也提出过中科系、高校系、央企系、国际系,是我们青岛的特色,还有一些没有涉及到的,比如说民企方面,我们可以再拓展提升一下具有青岛特色或者国际特色的以商招商、以才聚才的主体。像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的58同城的总裁姚劲波,我们可以考虑吸引他和他的合作伙伴来青岛创业,像海尔、海信、中车四方这些终端产业也可以吸引配套商来青岛集成。
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王久军:大家都知道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跨国跨区域流动是正常的现象,但是我们区市之间相互争拉企业,造成无序竞争,这对我市经济发展有害无利。建议市双招双引指挥部在对招商引资指导特别是在制定考核办法中强调形成合力,一致对外。
赵士玉:从法律上来讲,现有企业的流动是法律规定允许的,政府部门不得限制企业的流动。第二,我们现在的在谈项目,难免有些一会儿到这个区一会儿到那个区,各个区市串一遍比条件。下一步要采取措施,双招双引指挥部办公室对重大项目要实行一口对接制度。各个区市和功能区要有明确的产业方向和产业链条,根据自己的产业链条去招商,减少内部的无序竞争。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张锡君:我重点围绕进一步完善行动方案提几点建议:
第一,王清宪书记指出“双招双引”是我们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是“一把手工程”。建议在行动方案的“重点改革措施”部分,体现对“双招双引”的目标考核,对各区市一把手的考核占多大比重,分值是多少,希望能够在方案中体现。
第二,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重奖之下必出成果,运用市场化手段统筹社会化、专业化招商,这一招至关重要。关键要有奖励政策,奖励政策要有针对性、精准性,比如针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专业化的商会、协会等不同层次的招商机构制定出台奖励兑现的政策,以激发民间组织力量和社会力量,共同投入到“双招双引”攻势中。
第三,运用法治化手段,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地方立法机关的作用,在坚持与上位法不抵触的前提下,紧密结合青岛实际,抓紧制定具有可操作性、有青岛特色的地方性法规,实现良法善治。
第四,引进新项目、新人才的同时,不能忽视现有的企业和现有的人才,对成长潜力大、发展后劲足的企业要一如既往地给予大力支持,对现有人才一定要用足用好。
赵士玉:就考核问题,我们正在和考核办密切沟通,在考核分数中加大“双招双引”的分值比重。奖励政策方面,我们正在梳理已有的奖励政策,形成省级、市级、区市政策不同层次的奖励政策体系,避免招商引资政策“上下一般粗”。再者,不能“引来女婿气走儿子”,本市新设立项目享受的政策和外来投资项目是一样的,对技改项目工信部门也有专门的政策鼓励技术改造、转型升级。
副市长刘建军:从市里开展“千企招商大走访”以来,我们也走访了一些企业,有一个企业就给我们提出来政策兑现不到位的问题,也提出了一些“新官不理旧账”的问题,在强化履约责任方面,做好“双招双引”政策兑现上,下一步怎么考虑?2018年青岛市FDI占全省的47%,深圳占广东省的35%左右,杭州占到浙江省的40%左右,我们的占比是比较不错的。我们在引进外资方面,保持持续增长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利用外资结构的优化?
赵士玉:关于“双招双引”政策兑现的问题,市委市政府也作了安排,要进行全面梳理。具体来说,这个事情应该是双向的,首先需要立约相关的单位自我审查,哪一些兑现了,哪一些没兑现;立约的另外一方也要兑现承诺,比如承诺投资10个亿,实际只投入了3个亿,但是要10个亿的政策,这个也不正常,应该从这两个方面来考虑。下一步,一是要提高奖励政策的透明度,让大家广为知晓,到底哪些应该得多少;二是兑现的严谨性问题,要明确程序,当然这个程序要简化,但一定要通过公开公正透明的程序,避免在政策兑现过程中出现不合规的现象。
利用外资结构的问题,一个是产业结构,制造业利用外资占比去年是31%,今年一季度到了41%,但是不稳定,怎么能够把整个制造业利用外资稳定在40%以上,是我们要持续做的工作;二是地域结构的问题,我们外资来源第一大区域是香港,占了60%以上,我们要做好外资来源的平衡,抢抓机遇,尤其是对日韩的合作;第三个是我们在利用外资方式上的结构,现在我们绿地投资比较多,但是并购投资占比比较低,我们在并购类利用外资上还有非常大的空间。
市政协副主席刘赞松:我认为高端医疗资源和高端医疗人才应该成为我们“双招双引”的重要内容。第一,高端医疗既是我们的短板,也是民生的痛点和堵点;第二,完善的医疗服务和高端的医疗水平本身就是“双招双引”的重要硬件和前提;第三,我们强调高端,并不是说要忽视基层基础,比如说乡镇一级的卫生院,群众的选择意愿不强,和我们现实中大医院人满为患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我建议,一是在方案中补充健康养老产业链,将高端医疗资源和医疗人才的引进纳入“双招双引”重要板块,有针对性地研究政策,下大力气突破。研究政策支持国内顶尖的民营企业来青岛建设高端的综合医院,在医疗领域与国际接轨。二是研究专门的政策支持青岛大学医学院建设一流学科,引进一流人才。三是支持市立医院、青大附院、齐鲁医院等在全球范围内,引进高端的医疗人才团队。四是进一步搭建引进高端医疗人才的大平台,比如说委托国际或者国内一流的医科大学,协助驻青高校建设一个医学院,或者建设青岛医科大学。
吴学新:这几年的人才工作中,我们把高端医疗人才的引进作为引才的重点,提供政策扶持资金、人才公寓等诸多配套支持。目前我们也在抓紧引进这方面的人才,市委组织部带领招才引智考察团去英国著名医院对接。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和交流力度,鼓励医学类高层次人才到基层去,为基层群众服务,打造现代医疗体系,通过远程诊断、远程治疗等提高基层医疗水平。
薛庆国:高端医疗资源和高端医疗人才方面,青岛已经有所成就,比如新华锦集团与韩国延世医疗院共同投资建设的医院就是全国首家中韩合资大型综合性医院。另外,青岛市立医院多年来一直与法国合作开展心脏的体外循环大手术。再者,康复大学正式落户青岛,也将为青岛的医疗康养领域带来大量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华军:青年人才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青岛出台了很多人才政策,但相对比较单一,人才的引进和成长是一个系统工程,青岛应该如何综合施策?
第二个问题,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新兴产业对一个城市发展至关重要,青岛在发展新兴产业方面有怎样的考虑?
吴学新:高校毕业生无疑是人才争夺战的一个重点和热点。统计数据显示,驻青高校大学生有留青意愿的比例是60%,实际每年留青人数大约4万人,比例不高。原因主要有就业渠道不多、产业结构不合理、工资待遇偏低、生活成本偏高等问题。应该说吸引大学生留青还有很大的空间,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我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用政策留人。去年,青岛对大学生留青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将住房补贴覆盖范围扩大到本科生,放开本科生、专科生落户限制,推行大学生落户“一次办结”等政策。
二是用环境留人。主要是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为解决住房这一青年人才、青年学生留青的痛点和堵点,下一步将增加租赁型人才公寓的比例。
三是靠事业留人。提供更高质量创新创业的载体,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资金扶持政策,包括小微企业的支持补贴等。
王清宪:要把公租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长期做,要有普惠性,不仅要满足高端人才的需要,还要满足新市民的需求。要完善管理机制,设定准入门槛和退出机制。在投资建设上,不能过度依赖政府投资,要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引进投资者,要更多地采取市场化的手段来规划建设和管理。
赵士玉: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综合施策,包括人才、信息基础建设、信息来源等多个层面的问题。在新兴产业的招商引资中,不能靠拼成本、拼优惠政策,要打破信息孤岛,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景,要注重引进项目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完整的新兴产业生态圈。
张旭东: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青岛制定了“956”产业体系,其中的“5”就是指五大新兴产业,每一个产业都制定了专门的政策。为细分和精选产业链,我们遵循了几个原则:一看政府,能够支持什么;二看市场,有没有龙头企业,有没有成长环境;三看配套,主要是当地的产业环境;四看技术,是不是成熟、是不是先进。发展新兴产业要善于借势,善于抓住国家战略机遇,顺应产业趋势,乘势而上。
中国香港(地区)商会青岛副会长兼秘书长匡春晖:在“双招双引”的方向上,除了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等服务业,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比如说法律、会计、品牌设计等方面可以加强,青岛的服务业不仅仅要服务青岛的企业,未来可以服务半岛地区甚至更大的地区,成为服务业的中心,这对区域的发展和产业的协同会起到一个好的作用。
赵士玉:青岛的外资结构需要优化,很重要的一点,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引进。青岛贸易结构仍然以货物贸易为主,服务贸易不到10%,但是世界贸易格局由30年以前服务贸易占5%、货物贸易占95%,变为服务贸易占30%、货物贸易占70%。从这个标准来讲,我们和香港在服务贸易的对接和引进上还有很大空间。另外,有一组数据显示,在过去这20年,前100大跨国公司总资产和销售收入中的海外占比都从40%,扩大到了现在的60%以上,海外用工占比超过了67%。这就要求我们更好地充分利用全球资源。
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主任、市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刘文俭:去年,青岛引进内资是2156亿元,利用外资按照商务部FDI的口径是58亿美元,此次制定的招商目标是要在未来4年引进1.2万亿元的内资、260亿美元的外资,这个目标很让人期待,但能够实现吗?
第二个问题,青岛的旅游业和城市地位极不相称,尤其是5A级景区太少,我觉得“十四五”期间要着力构建青岛旅游大格局,建议建设5个5A级景区,这个目标应不应该提、能不能够实现?
赵士玉:指标的问题是我们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反复研究的。定指标就是预计未来,但未来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资金的投入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有些是反向的,也有很多是正向的。我们把内资指标定了4年引进1.2万亿元,这是以去年2100亿元为基数,以每年增长15%来测算得出的结果,要实现这个目标压力很大,但有实现的可能。在利用外资方面,我们面临中美贸易摩擦等负面影响,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正面的利好,其中包括政策的风口、技术的风口、产业的风口,我们要利用好、宣传好,要把“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打造成“双招双引”名片。利用好这些利好,就有实现目标的可能。
张旭东:景区是旅游产业一个重大项目的典型代表。青岛现在拥有A级景区122处,其中5A级景区就1处,4A级景区26处,3A级景区74处。发展旅游产业,需要做好规划,要学习南方的先进经验,要有市场化的意识,要舍得拿出资源让战略投资者来经营,开发项目一定要精准、高水平论证,对标国际化。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青岛分所首席合伙人杨家俊:招商引资最直接的方式是吸引直接投资,在行动方案里面是否可以考虑增加激励企业增资扩股的政策?
赵士玉:类似于股权并购的直接投资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弥补的短板,在这次的方案中提出要建国有资产和民营企业的项目库,就是把可供外来投资者并购的项目列出来提供给投资者。另外,鼓励青岛的企业海外上市也是利用外资的一种方式。
青岛天仁微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冀然:我来青岛创业三年多了,作为创业者,我的切身体会是融资成本对我们小企业来说还是比较高,政府能不能帮助进一步降低融资的成本?
张旭东:去年以来青岛市出台了若干支持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一系列的政策,为了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也专门出台了政策,组建市级层面的政府担保融资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开展担保给予1%左右的补贴,这也会相应地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下个月即将召开的创投风投大会,还会出台非常优惠的政策,帮助创新型的初创企业在市场上直接融资,这可能是更好的降低成本的手段。
青岛骥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舜尧:在人才引进方面,青岛有什么样的措施能够让第三方的力量积极参与,实现企业发展与城市人才引进的双赢?
吴学新:人才红娘奖是推进全民招才引智的一个主要抓手。具体到支持企业引进人才,在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五大工程当中,有专门的规定。企业引进人才除了享受人才政策的各种奖励和待遇以外,入选国家人才工程的我们都会给予配套资金的支持,主要就是为了鼓励企业招才引智,特别是吸引高精尖人才,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薛庆国:我再补充一点,2013年青岛出台了鼓励中介机构和个人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实施细则,当时奖励的金额还是比较低的,分别是5万、3万和2万,2016年调整了一次,2018年就提出到了50万、30万和10万,这个幅度在全国是最大的。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发放了奖励资金821万。
王清宪:大家提到这个问题,是不是我们有了政策但是兑现得不好?人社部门要统计一下,这些年给多少引进人才的公司或个人兑现过?政策出台就得兑现,兑不了现或者不给兑现,不止是一个作风问题,更是法律问题。我们提出高效青岛建设,本质上讲,说话算数就是高效。按照规定,承诺了就给兑现,人和人之间、政府和企业之间、政府部门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都要这样。
市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卞建平:
提两条建议:一,紧紧围绕我市956产业体系,突出抓好重点产业招商。近年来我市利用内外资保持了较快增长,按照统计局口径,2018年我市实际利用外资86.9亿美元,增长12%;实际引进内资是2156.1亿元,增长14.2%。2018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9%,其中一产投资占比0.8%,二产投资占比21.59%,三产投资占比77.69%;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划分,房地产产业占比33.1%,制造业占比19.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比13.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占比11.6%。综合分析去年投资总量和投资结构,工业投资占比偏小,制造业项目也偏少。对此,建议紧紧围绕我市956产业体系,聚焦14个重点产业链,有的放矢、精准招商,特别是在工业项目引进上重点发力,以高质量招商引资带动高质量投资增长。
二,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精准招才引智,切实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企业是研发活动的主体,深圳有著名的“六个90%”的经验。2018年我市引进各类人才21.9万人,人才总量达到193.8万人,但人才供需结构不平衡问题还比较突出。如技能人才,多年来我市技能人才招聘岗位数与求职人数的比例一直在1.5:1以上,高级技能人才达到2:1以上。又如应用型人才,我市拥有全国近半数的海洋科技人才,其中85%以上从事基础研究,致力于海洋产业开发的不足10%。建议招才引智要更加精准对标产业需求,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充分发挥企业和产业的支撑作用,加快招引一批急需紧缺、适用型的优秀专业人才,为创新创业提供新动能。
市南区委副书记、区长高健:
律师事务所等高端中介机构是推进“双招双引”的重要资源,也是一个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名片。青岛要打造“北方的深圳”,需要有这类高端服务业的支撑。建议方案对高端中介机构的招引设定目标,出台专门的扶持政策,鼓励其在青岛设立独立法人分支机构或者区域总部,形成集聚效应。
另外,现在青岛很多中介机构都在进行业务转型,我们了解到安永就计划在青岛拓展传统会计之外的更多业务、进一步发展壮大。建议青岛出台政策、搭建专门的平台,进一步挖掘这些中介机构的潜能,为青岛“双招双引”注入更强动力。
李沧区委书记王希静:
我认为最难的是体制上的困难,李沧区“双招双引”尽管这几年打造了几百万平方米的楼宇作为载体,但是随着发展,特别是我们有些院士项目必须放在其他区市,我想在“飞地经济”方面提点建议。据青岛日报社特派深圳全媒体联合报道组的报道,深圳市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吴思康在接受采访时说过这么一句话,“还是要搞飞地模式,比如上海在甘肃、山西搞一个飞地,城市发展好了就带动周边发展起来了。”实际上就是赋予了治理权和管辖权。就是这个地方谁来管?两口子也有经常吵架的时候,这个也是不利于发展的。我最近和我们的区长反复商量如何搞飞地,招商引资不仅要政策,人大要立法保障,使飞地真正落地,使投资者更踏实,不断取得丰硕成果。
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马卫刚:
提两点建议。一个是关于平台升级攻坚,目前在这个方案中主要讲了园区平台,招商引资办项目责任都落实在区市,我建议园区平台既要招商引资办项目,更要注重引进国际化专业化的园区运营商,提高园区的招商运营水平。同时建议在内容上增加发挥市属平台公司资本运营的优势,在区市和功能区投资建设经济园区,目前很多都是由区市自己平台公司在建,没有形成合力,市属平台公司的贡献还不够,我们可以打造一批具有青岛特色的园区专业运营商。
第二个建议,关于区市招商攻坚,建议在这一部分的内容上增加一个条款,就是建立市级部门与区市联动协商的工作机制,协调合力,提升招引项目的落地效应,市级部门发挥产业招商政策信息的优势提供服务,同时区市集中精力做好落地服务。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杰:
对行动方案抓好落实提两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双招双引”要更好地把握增量与存量的关系,增量就是外来的招大引强,存量则是本市原有企业特别是优质企业如何与“双招双引”的实施进行衔接和拓展,以实现更好的发展。
二是建议重点聚焦项目落地。行动方案中提出了许多好的措施、机制、保障,但项目落地是硬道理,目前在“双招双引”过程中确实存在洽谈、签约比较热,过一段时间逐渐冷下来的现象,实际上这也是多年以来存在的项目落地难的突出问题。希望行动方案的实施能够集中智慧、资源、力量和措施,在项目落地上下更大的功夫,取得更大的突破,以项目最终落地体现“双招双引”的成果。
市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立新:
我主要提三个建议。第一,针对青岛利用外资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的问题,建议在招商引资绩效考核评价方面,加大对引进先进制造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这样就为招商引资实现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提供一个明确的目标导向。第二,方案提出要制定出台分级分类管理奖励的政策体系,建议在奖励政策兑现上建立精准、快捷、高效、顺畅的奖励兑现机制,在项目落地以后特别是资金到位以后尽快启动,充分发挥好奖励政策的时效性,让投资者有信心、有预期。第三,与日本、韩国和德国等主要经贸合作国家建立双向交流互动平台机制,抢抓中日韩自贸区的机遇,设立对日、对韩经贸合作支援中心,加大互访力度,扩大对日韩的招商引资力度。
市民营经济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善武:
今天这个方案体现了很强的市场化理念和专业化、社会化招商的观念,特别是列出的办法和奖励政策,我认为这是青岛市“双招双引”创新性的政策体系,对下一步的工作非常重要。奖励政策体现出重视外资的气氛,但是内资也是一个重点,应该说70%以上的投资还是内资,从奖励政策来讲,能够一致的尽量一致,符合竞争性原则,比如说同样是奖励的兑现,外资到位资金到了50%的时候,奖励资金就可以奖到70%,内资到位资金到了50%的时候才奖到50%,我觉得这个尽量要一致起来。
市税务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丁习文:
我就提两条建议。第一条,建议进一步完善项目落地保障机制,招商难,但是项目落地更难,如果把招商作为一个主线的话,应该把项目落地建设作为并行的另一条主线。项目落地建设可以让发改委来牵头,牵扯到国土、规划、环保还有公检法,有些项目谈来谈去最后就在落地方面卡住了。项目落地的保障机制一定要建,不然这个项目落地就很麻烦。第二要完善项目的评估和考核机制,主要围绕着项目的创税能力和主要标准来进行,在项目谈判的时候要评估这个项目到底能够带来多少税收,建成以后过一段时间还要考核到底带来了多少,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招商引资最终要落实到我们的收获上,体现在税收上、财政收入上,项目的评估和考核机制,就是让大家实实在在把真项目、好项目招进来、落下来。【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招商引资内参:微信公众号zsyz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