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致富技术 > 正文
    购物车
    0

    未来10年,农民的土地最终会落到谁的手里?

    信息发布者:王九芳
    2019-01-06 20:06:28   转载

    1、家庭农场将兼并大量的农业土地


    家庭农场是一个起源于欧美的舶来词,通常定义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家庭农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农业生产中最可靠、最有效率的经营模式。提升了农业生产者的人均耕种面积,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投入,提升人均产出,并可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更多人口和劳动力。


    家庭农场使农村市场化的加快,实现了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和机械化的农业现代化形式。只有大量的土地被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采用家庭农场联营的方式,农村的农业生产效率才能提高,才更有利于农业生产,同时,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将反过来加快土地的流转。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土地流转的速度正在加快。未来很可能是土地相对集中,由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来经营,农户就是坐等分红,可能这个时候没有地可以种了,因为个体小户种地,一定没有任何出路,什么都竞争不过,甚至连自给自足都做不到。


    目前我国经营规模在3.33公顷以上的专业大户全国有270多万户,其中超过6.67公顷的大概有七八十万户。


    2、农村耕地变成建筑用地


    “18亿亩耕地红钱”是近几年来国土资源部的一句警示语,时刻提醒大家要守住这条红钱,尽管有过许多争论,我个人还是很支持这个红钱的,“18亿亩”到底准不准确不算很重要,重要的是守住耕地的决心。


    现在,我不得不说,这句警示语不过是一句口号,国土政策“明紧暗松”的局面丝毫也没有得到改观,耕地保护制度形同虚设,滥用滥占耕地现象愈发突出了,“18亿亩耕地”已经成了开某些人的自留地,是没有围栏的菜园。


    同时,又是政府刺激经济的万能膏药,不从耕地上挖GDP,就没有快速平稳的发展,保护耕地已经没有可依靠的对象了。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